澳門文化旅遊報官網 www.ctnmacau.com
繁/简:简体
2022「幻彩耀濠江」
当前位置:首页>地方 > 甘肅 > 正文

書評丨《涼州心經》:西北地緣文化的詩意傳承

发表时间:2024-12-12来源:本站原創
 
   《涼州心經》:西北地緣文化的詩意傳承
周思明
本文刊登於本報第22期C1悅讀品評
  

        近期,徐兆壽先生的詩集《涼州心經》與讀者見面。該詩集分為“永昌小傳”“鳩摩羅什”“日常悟道”“祁連山下”“新涼州詞”五輯,收錄了作者近年來創作的80餘首短詩。這些詩作中,有作者寄語友人的深情與懷念,有踏尋歷史遺跡時的思考,有庸常瑣碎間靜下心、俯下身時對生命的感悟。詩作以簡潔凝練、返璞歸真的語言對歷史和日常生活進行詩意的抒寫,整體呈現出視野開闊、內容充盈、意蘊悠遠、情感深邃、風格獨特的詩歌印象。詩句優美簡練,形象性強,具有鮮明的節奏,和諧的音韻,值得一讀。  
        徐兆壽先生是著名作家、學者、復旦大學文學博士。其身上負載的學術職務夥矣,限於時空因素,此不一一介紹。徐兆壽先生可謂多面手:詩歌、小說、散文、評論等,樣樣都來,尤其長篇小說創作,已經寫作出版了《荒原問道》《鳩摩羅什》《非常日記》等8部,其餘作品30多部。據作者自己透露,《涼州心經》除去最後十幾首寫於十多年前的短詩外,其餘詩歌均是近一兩年間寫成。都是在閑下來時,或在飛機上、商場裏、會場上,興之所至寫成的。因為早已不把詩歌向外展示,所以也很少給人看過。偶爾會給幾個學生看,他們都是年輕詩人,想聽聽他們的看法。但不知不覺間,竟然寫了這麼多。徐先生說,三十年前寫詩,想名揚天下,更想拯救“陷於欲望”之中的世界,忽然間醒來,明白這是妄行,便寫小說。小說寫著寫著覺得也無聊,不想被名利就這麼牽著走,想知道這世界究竟是怎麼回事,便研究學術,研究“道”是什麼。如今寫下這些詩,難以說清是為了什麼。徐先生感言:年輕時一心想離開故鄉,所以在四十歲前不曾寫故鄉。四十歲後,竟然退回故鄉。返鄉之旅,是另一種建設,是世界觀、倫理觀、生活觀的重建。是啊,如果沒有故鄉,作家將如何虛構世界?
        徐兆壽先生的詩,別有一番詩味:那時候沒有手機,也沒有網/可以誦詩、唱歌,荒唐到天亮/一心一意為一夜/一夜一燈一知己/那時候想念一個人/不發短信,不打電話/跋山涉水去看他/他卻孤筏重洋在遠方/那時候,一天只寫一封信/一月只念一個人/一生只為一人死/那時候/我們富有時間/一生不行,許下另一生/那時候/我們都懷著淡淡的憂傷/天很藍,月亮很亮/大地廣闊,路很漫長(《懷念》)下雪了/下雪了,下雪了/下在了北京詩人的一條微信上/下在了南方失眠者困乏的眼睛裏/下在了蘭州一粒古老的黃河石上/下在了一座名叫陰山的脊背上/下雪了/下雪了,下雪了/下在了無聊的心上/下在了空虛的大地上/下在了高樓大廈的妄語裏/下在了鐵軌冰冷的詩行裏/下雪了/下雪了,下雪了/下在了古老中國的城裏/下在了河圖洛書裏/下在一隻萬年老龜的水井裏/下在古老羌人的羊圈裏/下雪了/下雪了,下雪了/該望望西北的昆侖了/該讀讀中國的羊皮書了/該寫一個象形的方塊字了/該誦一首唐詩宋詞了/下雪了/該出門去迎接被放逐的山川河流了/他們在外面站得太久了
        徐兆壽先生是一位對涼州感情極深的詩人,他這本《涼州心經》中飽含豐富的涼州文化元素,是一部講述絲綢之路重鎮涼州及河西走廊歷史文化的詩集。在這部作品中,徐兆壽深情故鄉涼州,致力探尋博大精深且神秘莫測的涼州文化內涵,將涼州文化所蘊含的包容性、豐富性、連通性和生長性呈現給了讀者。涼州文化是以武威為中心,波及整個河西走廊,甚至輻射到周邊的一種文化,以古雍州為大範圍,以五涼為主要時期,以唐詩中的邊塞詩以及隋唐樂舞等為文化症候、美學意象而形成的一種區域文化。在《涼州心經》中,徐兆壽通過對涼州歷史與現實的深入觀察和抒寫,展現了五涼文化兼收並蓄、多元包容、融合創新的鮮明特徵,以及承前啟後、繼絕扶衰、五百年間延綿一脈的傑出貢獻。這種獨特的文化魅力在他這本詩集《涼州心經》中得到充分體現。
        徐兆壽先生這本《涼州心經》展現了深刻的思想內涵。作者通過對涼州歷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和藝術再現,體現了他對中華傳統文明的理解和傳承。換言之,徐兆壽的詩歌不僅僅是對涼州文化的記錄,更是對中華文明的一種理解和詮釋。作者通過涼州這個特定文化空間,為讀者解讀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。這種視角不僅豐富了對中華文明的認識,也為當代文化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。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,徐兆壽的詩歌創作體現了一種獨立思考的精神。他沒有盲目追隨當下的文學潮流,而是堅持自己的文化立場和創作理念。這種堅定的文化自信,對於當代文學創作和社會文化發展都有著積極的影響。
        徐兆壽先生詩集《涼州心經》中,相當多的篇什融入大量的涼州元素,這些詩作不僅展現了涼州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,還呈現了涼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。在徐兆壽這本詩集中,涼州文化是一個重要的主題。他通過詩歌的形式,詳細梳理和展示了涼州的歷史、文化和地理特徵。通過對涼州歷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吟詠,不僅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瞭解涼州,也為涼州文化的傳承發展做出了貢獻。徐兆壽曾說,不到河西走廊,就不知道中國的文化自信在哪里。他的詩歌作品中,通過對涼州文化的讚美和謳歌,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。這種文化自信不僅體現在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上,更體現在對當代文化創新和發展的積極探索上。徐兆壽的詩歌作品藝術上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表現力。他用簡練的語言和豐富的意象,表達了深刻的時代主題。例如,在《涼州詞》中,王之渙運用了象徵、比喻等修辭手法,使詩歌具有深厚的藝術感染力。而徐兆壽的作品,同樣繼承了這一傳統,他通過詩歌的形式,提升了涼州文化的藝術價值。
        徐兆壽先生的《涼州心經》不僅僅是藝術的表達,更是社會價值的引導。在他這本詩集中,體現了一種彌足珍貴的家國情懷,這也是地方經濟、社會、政治、文化永續發展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。通過詩歌的形式,徐兆壽向社會傳遞了正能量,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。要之,徐兆壽的《涼州心經》詩歌在物質與精神、經濟與文化、社會與政治等等矛盾統一的層面具有獨特且積極的意義體現。他的這本《涼州心經》作為一部文學作品,不僅是對涼州文化的傳承和弘揚,更是對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建和體現。同時,他的詩歌作品在藝術上具有強勁的表現力,彰顯了具有涼州文化重量的詩歌藝術魅力。此外,他的作品還具有社會價值引導作用,激發人們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嚮往。
【版权声明】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,如转载请注明来源"澳门文化旅游报"并附文章链接,须确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;摘录和转载的第三方内容,本站无法保证其真实性,亦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,版权归属原媒体及作者,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。